女帝上位也算是大变革,意料之中的没有一帆风顺,平民安居乐业,贵族阶级却动荡不安。
殷元霜颁布的法令为民好,就势必动摇了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。原先能收入囊中的油水一再缩减,而上面压着他们的不过是个女人。
他们高高在上了太久,自认皇帝也不过是他们掌中的傀儡,再有本事也不过是个女人。
很可惜,他们的自大来得没有缘由,没得却很惨烈。
殷元霜也奇怪,俗话说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。底下那些个大臣都心知肚明先前那个“三皇子”也是她,为什么她换了个女子的身份,他们就敢不将她放在眼里?实在是奇怪得很。
上次那群殷元祁的党羽被抓了下狱,却还有不要命的敢议论她皇位来路不正,甚至明目张胆到在朝堂上谏,让她将这来路不正的皇位让给她后宫那群兄弟们。
殷元霜靠在皇位上,很是不耐烦。她有太多的抱负要实现,可却被这些琐事绊住了脚步。为官者不想着为百姓做事,心思只溺于权术,就因为她是一介女流压-在他们头上便有千般万般的不满。
-
夜半,木文心捧着汤羹进了御书房,只见殷元霜靠在坐椅上,眼神放空。
她太久没有休息过了,登上帝位之后她就有太多的烦心事。若她是个纨绔皇帝那倒没这么累了,可偏生她却有抱负。绞尽脑汁却连这些大臣都改变不了,实在是苦恼。
原先她以为,有智力有武力就能做个好皇帝,但无奈事与愿违。她觉得自己就像被一层一层的棉花裹在里面,用尽全力都撕不开这层层的束缚枷锁。
木文心对她的心之所想心知肚明,放下羹汤的轻响将殷元霜从繁杂的思绪中拉扯了出来。
殷元霜这才意识到木文心来了,刚想起身行礼,被木文心按住肩膀拦下了动作。
木文心一边摆了摆手,让一旁侍奉的宫女太监出去将殿门关上,另一只手抚上了殷元霜的眉心揉了揉。
殷元霜难得像回到孩童时候,抱着木文心倾诉道:“母后,为何我觉得好累。我原以为做了皇帝便一言九鼎,可……”
“还记得我以前跟你说过的吗?心软的人做不了皇帝。”木文心阻了她的话头,“你也许觉得我冷血,但这句话确是再对不过。”
“母后虽然读的书没你多,也不知道如何利民兴国,但母后最懂的就是人心。”
“这人啊,说白了不过是欺软怕硬,那些大臣不怕你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你软,若你是个暴躁无常的男人,他们还敢在殿上对你出言不逊吗?”
“这群朝臣,惯会欺上瞒下,你若是拿捏不了他们,也不过是他们手中的傀儡皇帝,即便是九五至尊又如何?”
殷元霜皱着眉头若有所思。
木文心见她听进去了,接着道:“母后懂你,你自幼心思纯良,不屑去玩什么手段,但这个世界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单纯,再有抱负,没有手段也压根成不了事。你也读过史,那些暴君做的恶事不少,但为何他们暴戾行恶时如此顺利,你推善却阻碍良多?无非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。你要想做事,连这朝堂上的几个人都摆平不了,如何做得了事?”
“人是欺软怕硬的,他们以为你是女人,看轻你,你难道也要让他们看轻吗?这里可和你战场上不同,人手上权力多了欲-望就更大,做了侍郎就想做尚书,能做三品就肖想二品,他们现在觉得你这个皇帝只是个纸老虎就只会想着取而代之。得了这个皇位坐不坐得稳到底还是要看你自己,这也怕那也怕,这也不忍那也不忍,等他们发现你拿捏不了他们时,他们就要反过来拿捏你了。”
殷元霜有些触动,低着头不知道想些什么。
木文心叹了口气道:“夜也深了,先休息吧,这些东西明日再看也来得及。”
-
又是一日早朝,照例又是吵吵嚷嚷,又是那几个文官想要她退位,与她这一方的支持者吵了起来。
“闭嘴!”殷元霜不再沉默,“朕这几日也算是听明白了,众爱卿对朕的皇位和朕的谕旨多有不满,冒死上谏真是其心可感天地。”
这一番话一出,整个大殿都安静了下来。众人都从这番话中嗅到了几丝不寻常的味道。
“你们说要朕让位,那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?”
不知是不是殷元霜语气太过温和,跳得最欢的周侍郎竟真的建议上了:“臣有一言,先帝子嗣稀少,五王爷最合适不过,他心思纯良,对靖朝而言绝对是一代明君。”
殷元霜笑了:“你的意思是朕不是明君?”
周侍郎接着道:“这……陛下毕竟是一介女流,与礼不合……”
“你这么当着朕的脸说这些话,就不怕朕将你赐死吗?”殷元霜收了笑,不冷不热道。
周侍郎字句铿锵,活像个为国的忠臣:“臣这也是为国为民,相信陛下宅心仁厚,能懂微臣这一片苦心。”
“好一个一片苦心。来人!”殷元霜道:“周侍郎如此舍命上谏,朕再视而不见便实在辜负了周侍郎的一片心意。那便赐死吧。”
轻飘飘的几句话吓得周侍郎瘫软在地,没等他跪地求饶,便被侍卫按倒在地,干干脆脆地一剑封喉。
殿内鸦雀无声,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众人都始料未及。
血流了一地,濡湿了附近文臣的衣摆,却也没人敢躲。
“还有人对朕不满吗?大可尽言。”
见没人说话,殷元霜便开始挨个点人:“邱御史、林侍郎看上去也对朕颇多不满啊。”
这二人吓得跪倒在地,连声称不是,求陛下网开一面。
见杀了个人,这群人安分了许多,殷元霜满意道:“其心不坚,贬为庶民。你二人可满意?”
二人见捡回一条命,急道:“谢陛下。”
再往后,没人再敢对殷元霜的皇位有异议。
效仿着这次,对政令的颁布执行效率殷元霜也严厉了许多,稍有差池便削去官职,中饱私囊者人头落地。如此重典之下,众臣果不其然都安分了许多。
对于天牢中羁押的那群与殷元祁谋划篡位的大臣,被殷元霜亲自审,无事的出狱,有事的抄家杀头。
如此杀的杀贬的贬,又余出不少官位。
恰好到科举,殷元霜亲自阅卷,选了些论点新奇的文章,作者皆为女子,也让殷元霜十分惊喜,这无异于对她允许女子参加科举的决策最有力的支持。
朝中有女官,民间也正视了女子读书的出处。在殷元霜眼中,读书能开智,但在民间俗人看来,读书不过为了考取功名,有个出处才不算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自此,便奠定了殷元霜后来的百年盛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