烬相思小说

繁体版 简体版
烬相思小说 > 臣要善终 > 第71章 曲水约高吟如梦令

第71章 曲水约高吟如梦令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单凭一张脸,一副好嗓子,柳矜云就能挣得个一生无忧。

可见过她的人都说,另有一种灵气在她身上:

眼睛里,眉梢处,举止间。

眸光一转,丹蔻一挑,就吊起人的心,叫人总也忘不掉。

就好像开的最盛的春花,破晓前最灿烂的霞光;

明知短短一瞬之后即会败亡,依然无法克制心动。

这滋生出的情意也不是情人间的爱慕,只是种最单纯最干净的欢喜:

盼着她好,盼着她唱的更亮些,一生一世都如此时一样光彩。

……

自戏班子被买下,柳矜云实际已在德王府住了几年。

她本是一个小旦,后来成了角儿,名声好;

偶然见了德王一面,不知怎么就劝德王买下了戏班,将一个寻常走江湖的小班子变成了皇子的私产,一下荣华富贵起来。

因此德王叫她接任班主,大家也都心服口服。

论年龄,她比德王略大些,一直陪着鼓捣曲子和戏本,算是一起玩到大的;

论身份,她无父无母,戏班子里长大,为人圆润周到,口才又好,三教九流都混得很熟。

这样一个人,若说是养在府里陪德王玩,尚且让人担心将人带坏了;

若真抬成了侧妃,那其他世家的贵女岂不是都要气昏过去了?

先帝本就被秦家女与三皇子的事闹的头疼,眼下又来一桩,更加无助。

但为这么件事计较,又显得他实在是太闲。

先帝心中一转,决定让别人替自己来说。

他最先找到的是德王正妃之父,工部侍郎周矩。

一番敲打,左提醒右暗示,周侍郎点了少说千万次头,表示一定不会让江湖戏子的身份扰了德王府的门楣。

回去不出半月,德王妃大张旗鼓认了柳矜云为义姐。

认亲的仪式大办特办,姐妹二人挽着胳膊收下各家贺礼,脸上都笑容洋溢,几乎好成了一个人。

先帝:

………………就这个理解能力,这人怎么爬上来的????

周矩又被叫回宫里,擦着汗答道:

实在是小女嫁过去的早,自小被柳旦带着玩,真把人家当成亲姐姐了。

一听姐姐要嫁进府成了家人,不仅不妒不拦,还每天帮着赶嫁衣。

柳旦推拒说此事尚无定论,小姑娘却拍着胸脯道无论如何都要押着德王礼成。

德王则被她差着买线买布,三个人天天坐在管弦堆里做针线活儿。

如此企盼许多天,一听家里暗示要她闹起来阻拦此事,她顿时就真闹起来了:

好哇!

你们贪图富贵,早早把我送到别人家去了;

难得遇上柳姐姐对我好,你们还要我害她!

干脆她不嫁,我也不要过日子了,带着姐姐一起走天下去吧!

德王妃闺名幼仙,做事也如名字一样天真透彻;

不与自己母家多争,也不要死要活,反而先和德王商议,硬是认下了这么一个姐姐。

这下身份够了吧。

周矩听女儿这么一闹,心里也有亏欠,索性就没拦。

如今外人若是愿意,也可叫柳班主一声周小姐了。

——只可惜,与柳旦的声名相比,根本无人在意周家。

渐渐市井间起了些流言议论,往各高门贵府里传,往各家贵女小姐耳朵里递:

若是柳矜云的身份修养都能做德王侧妃,那岂不是什么人都能了?

到时候,她们这些人的家世身份可就不值钱了……

效果十分显著。

据说脾气最大的某家小姐劈手便打,把这背后说人坏话的小人一把扇到了地上,怒喝道:

他德王是金玉做的神像不成!还不许人近了!

柳姐姐是京城最好的角儿,他也配得上!

捡了便宜就偷着乐吧,还卖起乖来了!

训斥了有半个时辰,才揣起手,理理披肩,恨恨走了。

若说先前心里头对此事没怨气,倒也没法连珠骂出这些流利的言辞。

原来柳矜云一向受人喜爱,连这些高墙里的小姐也不能免俗:

德王一进宫去聆听圣训,德王妃便急急攒局,把自己闺中的好姐妹都招揽到府上;

外面千金难见一面的柳旦,任着她拉着到人堆里,一起笑一起玩。

什么拘束也没有,想听戏就听,想学唱就唱,想玩——王府里的乐器随她们挑。一合起门来,世俗就看不见她们了,个个都能自在做神仙。

什么端庄矜持,什么身份年齿,那都是外面人定下的,在这里全都不须顾。

互相依着搡着,高声笑着,只要欢乐便是了。

倘若德王回来的早,知道不便打扰,便在外面找其他住处歇下,倒也算是尊重支持。

如此经年累月,人越来越多,局越来越大,京城少有女子不盼着德王进宫去的。

德王也失笑,到日子不必人盼便自己抱琴出去了,全当腾位置。

话说回来,这家小姐虽然话语冒犯了德王,奈何是人家关上门在府里说的。

先帝也不能显得太过好事,连臣子家的女儿说什么都要管。

又要给被扇那人暗地里发些补偿,查了查又发现,这不是自己的人。

先帝:?

谁这么贴心,和他想到一块去了?

顺藤摸瓜,总之是某某蜉蝣卿。

看来要阻拦此事的并不止他一人,其他皇子家的也在尽力用心。

可是柳矜云既算计过,谋划过,他们也就都拦不住。

在秦家小姐嫁了惠王之后,柳矜云也紧接着正式成了德王侧妃。

——左右生的是一茬气,先帝气过了也就好了。

接下来秦家还要闹呢,哪里空的出来时间管她。

……

德王夫妇都早早准备好了接驾。

按旨穿的常服,两人衣色一样,看着是一块儿料子上裁出来的。

见了皇帝问安,俯身起身的角度和速度都一样,像是手脚都有什么架子连着,更显伉俪情深。

对帝师,他们也只态度恭敬,说些规矩里的寒暄,绝口不提何时回京为什么回京之类的问题,好像帝师一直留在京城。

沈厌卿自知精力有限,也没有多加逢迎自谦的心思了;

左右他比这两人都虚长几岁,就当是受个小辈的礼:

“王妃遣人将此物递给臣,臣还没有谢过,因此才上门叨扰。”

那把小金锁被一块细绢布包着,静静躺在他袖中,此时被他取了亮出来。

“只是不知,这东西来历如何呢?”

德王妃沉稳回答:

“臣妇的姐姐临去前,叮嘱臣妇:”

“若帝师从文州回来,便要第一时间交与您。”

姜孚神色微动:

柳矜云死在奉德十九年,老师代他去吊唁过,不该有问题。

那这位侧妃也就不可能见过崇礼二年的闹剧,更不可能知道那份圣旨;

唯一的可能,便是她早早算到。

不仅算到了帝师会离京往文州去,更猜到帝师回来后会向皇帝坦白一切,因旧事陷于悔恨……?

沈厌卿又从另一袖中取出原先金锁里的小玉片——他不想让对面二人看见锁里的字,因此先取出来了:

“那这一物呢?王妃可认得?”

玉片薄而青,有水纹云纹,日光下莹润透亮。

德王妃显然一照面就认出了这是什么,只是惊讶于竟放在这锁里;

她不说话,眼圈却先红了。

旁边德王接道:

“……我来代她说吧。”

“这一件是漱芳班的信物,持着这样物事,便算是班主了。”

沈厌卿一怔,虽知道师姐给他此物并不是叫他去唱戏,还是觉得有些怪异。

他身边姜孚开口:

“并不止是明面上的戏班吧?”

德王顿时起身一揖,惭愧道:

“陛下明鉴。臣以往确实经营了些……但这些年的确没有动用过了。”

“臣不愿多作狡辩,陛下一查便知。”

皇帝的眼神在他脸上扫了几下,便招手示意他坐回来。

德王神色更加严谨,继续道:

“既然柳妃将此物呈给沈少傅,便说明少傅此时需要。”

“臣即日便回去点数,派人与宫中交接。”

这件玉一丢,他便知道是柳矜云要保他的命。此时出现在帝师手中,更说明到了紧要时候。

皇帝也没有推拒,只说戏班名义上仍挂在德王府——若是挂上宫里的名头,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。至于是否可用,那就是后面才要查验的事情。

跳到这样一件大事上,气氛陡然僵了起来。

私下藏了情报人手都是小事,闲散王爷也总得保命;

可是挑到面儿上来说,好像确实就尴尬了些。

此时此刻,却有个雪白的毛团儿大摇大摆踱过来,跳到德王妃膝上,“喵”了一声。

德王妃抱住它,挥退追过来的下人,在其雪白的皮毛上顺了两下。

本来就油光水滑,阳光一照,更显得镀了层金边儿似的。

帝师顿时端起笑容:

“前些天还听说云奴身上不快,现在可大好了?”

德王妃捏捏猫爪,搓搓灰:

“劳帝师挂心了……都好,现在精神着呢。”

狮子猫抻了一下懒腰,又趴下,舔舔她的手。

“也到了她午睡的时辰了。疑惑已解,臣就不多打扰啦。”

沈厌卿先站了起来,侧身看看皇帝:

“陛下可还要与德王殿下叙叙旧?”

有什么好叙的。新帝登基后,德王虽不必定期到宫里去自检改过了,可年节也没少见着。

唯一的好处就是新帝脾气平和,又不盼着他有出息,日子越发清闲了。

“不必了。过两日宫宴,还能再见兄长。”

德王赶在皇帝前站起来,德王妃端着猫也站起来,谢过陛下驾临的恩德,一直送至王府正门外。

一合上门,德王就抽出帕子,转向自家王妃:

“她也是为了我们好,你又何必……”

德王妃躲开他的手,扭开脸:

“……她做了那么多事,都瞒着我们。”

“若是我能早些懂事,早些替她分担就好了。”

“也不至于今日才——”

她说不下去了,把云奴端到脸边,蹭了蹭眼泪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