烬相思小说

繁体版 简体版
烬相思小说 > 金镶玉 > 第11章 心事之一

第11章 心事之一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遂晚观摩书架上推出的新书,有连载小说集结成册,亦有新到的译本。她注意到书寅课堂上力荐的英诗译作《拜伦诗选》,译者是苏曼殊,另有《草叶集》、《玫瑰集》等,繁花似锦。

她信手翻开一本,文辞天马行空,情感浓郁,终究是意识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。西方社会整体温饱,学界思想开放,诗人精神富足,这些产物经译者东渐,却往往成为贵族的消遣或文人借以歌颂情爱的谈资。是书寅、宁风之流大力推崇的事物。

她有些读不来,合上精装硬皮本,放回原处。

书架一侧放置的报纸栏吸引了她的视线,里面投放知名报社每日出版的最新报刊。其中一份报纸头版被一张巨幅相片占据,大字标题写着:

盛氏公子投身学界,为广州大学捐赠国内首台回转炉,广州大学增设格致科。

遂晚抽出那份报纸,黑白相片里盛堂身穿白棉实验褂,

袖口挽起,一改骄矜公子的做派,表情严肃认真。他右手边站着一位四旬教师,面带欣慰,眼角嘴角纹路毕现。二人中间便是引发轰动的回转炉,此台西欧舶来的先进设备用以矿冶提纯分析研究。

相片背景可略见实验室大貌,除回转炉之外,另有一张老旧的加工台和磊放的书籍文献。相片下注疏:广州大学格致实验室,左,盛堂,学生、实验助理,右,李徊,讲师。

她凝视相片良久,最终目光定格在盛堂端正清朗的面容上,凝住那双眼,如在和他对视。

他的眼中总是有光,阳光、烛光、火光,奋飞不辍。黑白铅印难掩其通明神采,令遂晚憧憬那颗饱含热爱、执着坚定的灵魂。

——它多炽热,它多自由,它多美好。

宋生校验完遂晚的书稿,请账房支取她的稿费,清结稿费的时候他提前跟遂晚说:“那个……白小姐,您这抄录的效率实在太高,现在购买手抄本的顾客稀少,这项工作供不应求,书局目前还未接到新的委托。”

言下之意是这次无法再派抄本给她,他表示抱歉,他想她应该不缺钱。

遂晚说:“无妨。”又说,“我瞧贵书局译著十分畅销,尤其是西方诗歌和散文,我在中西女校受西文教学,有一定的英文功底,不知您是否信任我让我翻译一些简短的诗篇,英译中中译英都可以,我要的稿酬一定远低于书局聘请的职业译者。”

“这……信任自然是信任的,只是我需要询问一下书局局长的意思。”宋生拿不了主意。

“嗯,有劳宋哥,烦您请贵局长考虑考虑。或许您也可以先给我一些篇章,我翻译好后由您拿给贵局长览阅,若不满意,我绝不要薪水的。”

“也可。”宋生应她。世风渐趋开明,人人都爱赶摩登读几本西文译著,了解西方。月初例会西书监理罗列了一堆可待译后刊印的诗选、文选,搜罗自西欧的报刊杂志,可见译著极具市场。

若是遂晚译的不错,倒也能够取代文化圈出过洋牛皮哄哄那几名译者,为书局开源节流,省下一笔经费,岂不美哉。

“恕鄙人多言,白小姐何故如此执着于文书工作,此为小姐的课余实践之一吗?”

遂晚笑笑,“并非,糊口还债而已。”

她说得云淡风轻,笑意也透彻清明。

宋生惊掉下巴,“小姐读贵族学校,竟然入不敷出吗,平素花销几何?我观小姐不似穷奢极欲之人啊!”

遂晚淡笑,接过他手中的试译稿,致意后走出书局。

夕阳烂漫,霓虹的光晕又将慢慢浮现,她于浮华鲜亮从来无欲无求,只是途经其间的一个意外。

周末前夕的校园总是显得空寂,回到宿舍亦只剩她一人。遂晚点亮煤油灯,在灯下翻开从书局带回的英文文本,一壁看,一壁用蘸水笔在稿纸上记录下译文和拿不准的词句。

夜半下起雨,淅淅沥沥,雨线敲打窗棂,窗台盆栽的绿萝清香随湿润的雨气氤氲室内。

遂晚不觉读书废寝,此时倾听雨声,眼前一隅灯光明亮,书页上的文字印刷清晰,只觉寄身处时光宁谧安和,生平历经的流离也不至那么哀凄。

第二日,她决定利用空闲去图书馆。为了把翻译做到尽善尽美,她想要查阅大量资料,找到英文原版和前人的译本两相对照,钻研体悟,取长补短。

这份工作真的对她很重要。

中西女校自然是建有图书馆的,离宿舍楼仅二百米,一层楼辟出两大间,一间存放中文书籍,一间存放西文书籍,对中学生而言文献量是足够的。

遂晚却舍近求远去了广州大学,私心作祟,她想去他就读的大学看一看,也隐秘地期盼他们能再见面。

广州大学对外开放,且她青涩的模样背上挎包说不是学生都没人信。门卫问也没问便由她进去了。

大学里主干道笔直敞阔,雨浇梧桐叶,路两旁的学院楼修筑的方方正正,清灰暗绿的石墙被雨渍洇湿大片。油布伞滴雨如帘,她自伞下看见路上同样撑伞步行的青年男女,背着挎包抱着书本,并肩谈笑讨论,亦有男青年执伞为女士蔽雨,二人落落大方地谈恋爱。男士一个劲儿将伞往女士身侧偏,淋湿了衬衫半条袖。

空气清新而自由,她以为这样平浅真挚的浪漫远比字里行间称颂的鲜活动人。

图书馆很容易找,三栋楼宇互相连通,呈“品”字型伫立。她合上油布伞挂在进门处伞架上,走进主楼。

馆内藏书浩如烟海,周末于其中致学之人却并不多,环境愈发安静的针落可闻。

她面前立着硕大的导示牌,由此可见东馆收藏历代古籍,南馆主要为当代社评、时论、杂文,西馆是西文书籍和译本。她要找的文学类图书在三层,二层则是科技研究类。

遂晚踩着石阶走上三楼,楼层间并没有碰见她想见到的人。她也没有留连,径直按照标签指引走到对应的书架前,开始寻找有助益的书本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